• 欢迎来到E部落,您当前状态:游客。
  •  | 注册
1人关注
[离线] [] [文集]
V会员(身份证认证)
发贴 356 贴(高级E友)
[1楼]
               文/寂寞中的堕落

  闽江流域之千年古镇,属樟湖坂为首。据出土文物,商周时就有群居踪迹,晋唐已初具规模。

  古称漳湖坂,因闽江流经此水域,经千年冲刷,堆砂石沉淀而积成洲。砂洲将闽水一分为二,滔滔江水绕砂洲倾泄,形状各异之黝黢礁石,遍布此水域,水浪湍急奔腾;砂洲内有活水湖,名漳湖。於枯水期时不起波澜,可泛舟荡漾,水流清澈,可见湖底鹅卵石,鱼虾河蟹游弋浅滩;而雨季时却水涨漫延,与闽江相融,浊水汹涌犹如黄河澎湃;民国时因缘际会,闽江河畔边上,有百棵千年参天古樟,径内中空可藏数人,外径需几人才可合抱,虬根错节荫覆蔽日。以古樟、湖泊、坂坡而改樟湖坂。

  古镇位于闽北最南端,与尤溪、古田、闽清为邻。岱山碧水,鸟语花香,气候宜人。百姓日常生活用水,於河畔挑水后,从条石板和鹅卵石铺的台阶拾级而上。房屋依坂而筑,鳞次栉比,分姓氏宗族错落而居,阡陌雨巷泾渭分明。极目远眺,坂头宽坂尾窄,呈长萝卜状。坂头麟经两街(村)纵横交错的蜿蜒曲巷里,依稀看到那斑驳的黛瓦土墙,土垒原木结构,冬暖夏凉,承载着朝代更迭,岁月变迁;也有明清风格的大厝,宏伟磅礴的大宅院雕梁画栋。翘檐、屋梁、门窗、柱台、几凳皆有雕饰,凹凸有致精巧细腻。雕着花草虫鱼或人物情节,入木三分栩栩如生……

  经车仔路进入上坂街,主街道两旁有鹅卵石堆砌花纹,中间铺有长条青石板,一路逶迤直到坂尾。酷暑时,主街两边屋檐会搭木横架,铺满砍伐的阔叶树枝叶,为行人遮荫避免暴晒。长条青石底下有沟渠,沟里常有河鲜(如胡子鱼俗称“太胡“),春秋时节不分叟稚,席街边青石缝隙中垂钓,那亦清蒸亦油炸之鲜味,至今还记忆犹新。

  古镇依山傍水,风景秀丽。历史遗迹有苍峡摩崖石,据传是朱熹手迹,刻有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;明朝所筑“万寿塔”,为八角悬空石塔,塔基为莲花台,塔角浮雕狮子、鹤、麒麟等动物;古建筑有福隆宫(上塘庵)、福庆堂(蛇王庙);坂头街和麟经街(钟灵庵)、上坂街和中和街(聚灵庵)、中坂街和下坂街(显灵庵)。镇内辖六街(村)和一居委会,计20 余姓氏常驻两万多人口:陈、胡、张、王、黄、董、蔡、杨、邓、郑、游、魏、刘、沈、丁、施、李、廖、林、甘、吴、柯等姓。正月元宵从初六至廿一,三庵共祭齐天大圣,游竹蛇灯,迎菩萨(契爸);端午节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,於内湖竞渡龙舟(趴龙船);农历七月初七迎神赛活蛇(迎蛇日),形成全国独特的古闽越文化遗产,春秋三祭崇蛇的文化底蕴。

  古镇因其特殊地理位置,人口密度而成肆,促就百业争鸣,各物品类齐全,成为附近村镇交通要冲,已有经济繁荣、商贾云集之重镇雏形。水路便捷,捎排、船只川流不息。若从樟湖坂乘轮船去南平,於斑斓霞光中或缥缈烟雨里,可饱览闽江沿岸崇山峻岭间,壮观的水天一色。外福铁路贯穿全境,轮渡码头在洲尾,想搭火车必须要坐船横渡闽江。洲尾码头皆是古樟和巨榕,刻画着千年岁月痕迹。

  信步行至沙滩,迈过水泥与青石板混搭的石墩桥后,踏上河畔树荫茂密,以青条石板垫的斜坡而上,就接近集镇最热闹繁华之地,位于中坂中和的十字街,但见形色各异商铺:电影院、邮电局,农行信用社、百货供销社、税务所、工商所、粮油店、金银店、药材店、服装店、裁缝店、照相馆、打铁店、做篾、木工、制糖、糕饼店等,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,令人眼花缭乱。奢侈品有燕窝、人参(旗杆厝阿煌药材店有售)。因商贸集中在坂尾十字街,坂中以上的百姓购物极不便利。就有脑袋灵活的人用扁担挑着货物,走家串户,跨阡陌过曲巷。日常的油盐酱醋茶,剪刀,牙膏,针线钮扣等;零嘴的冰棍,光饼,馒头,蛎饼,鸡胗(面粉浆放在类似鸡胗的瓢子里,中间加芝麻花生馅,油炸的),油炸桧,麦芽糖(纯手工制作),冰糖葫芦(多是余甘果或山楂加工),季节水果等;陶缸腌制的海产品有咸带鱼、咸蚬子、丁香鲄(煮葫芦汤最佳配料)、海蜇皮、蟛蜞酱、蟛蜞酥,鳀母(咸鱼)、土苗酱等。

  樟湖坂民风彪悍,习武(练拳头)蔚然成风,民众性格憨厚豪爽,热情好客。夜幕垂临华灯璀璨时,隐约能听到唱闽剧,伬唱,拉二胡, 说评话等娱乐活动;古镇中医有遗风,不仅医术精湛,更有医德,声誉名满附近乡民。百姓若有轻微伤风感冒,一般都自己上山采草药,唯病得较重才去看医生;遇产妇分娩时,请产婆用一把剪刀就可接生,花费甚微。樟湖坂方言类似福州口音,若外乡人初临当地,听本乡人聊天似争吵谩骂,为樟湖坂语言特色。

  古镇注重教育,环境氛围融洽,学风浓厚。於民国初期,有乡绅呼吁努力下,首创南平公立第一高等小学(湖光小学),乃樟湖第一中心小学前身,清一色红砖廊檐、罗马柱洋楼,教室窗门透亮,采光极好,位于电影院边;清末创办的印山书院,因校内有大石形如方印而得名。乃樟湖中学前身,当地人称三中。在南平学区名列前茅,分初中和高中部,有“孕育人才的摇篮”之美誉。从60年代左右为改善教育环境,不间断兴建教学楼和宿舍楼,扩大校园。铸就樟湖坂英才辈出,和古镇重视科教功不可没。

  古镇民俗文化独放异彩,腊月起壮汉砍柴、碓米,主妇裁衣绣花、剪纸,每家每户忙活年底大扫堂,杀鸡鸭、蒸年糕、捣白粿等。各厝於大厅设供桌,几桌案上摆着锡烛台,供品用红漆木碟,盛着自制点心鸡鸭等,贴上精美剪纸,供品成了赏心悦目艺术品。从正月初六至廿一,乃迎神拜佛的元宵盛况。各家各户忙着制竹蛇板、糊花灯,每竹蛇板有三盏漏斗方灯,红烛映衬着绘画、剪纸高超技艺。各姓氏皆信仰齐天大圣,三庙庵虽小但终年香火缭绕。特别十七到十九三天大元宵,那热闹场面笔墨难以形容,二胡、京胡、板胡、锣`鼓、狼丈,笛、管、笙、椰胡、大小锣、大小钹、云锣、狼丈、木鱼、檀板、清鼓等十余种十番乐器。形状各异的花灯,骨牌灯、旱船、踩高跷、肩头坪、舞龙舞狮等节目眼花缭乱,行进队伍长达几千米。每厝各户於前门烧香迎神接马换香,燃放烟花爆竹,街道上空烟雾弥漫。樟湖坂每逢节日必请福州闽剧戏班。几千平的庙庵广场人头攒动,连续汇演几天,场场暴满。

  端午从初一至十五,各家各户忙着采粽叶、拔粽蔑、包粽子、插菖蒲,儿童胸前挂着形状不一,五颜六色的香袋香包,散发着樟脑丸味。樟湖坂外嫁女儿第一年夫妻必须回门送节,送娘家人一吊粽子,猪脚等礼品。古镇扒龙船乃端午节盛事,传统习惯按村街为单位。在泗洲殿下漳湖内,锣鼓响起,各乡民自发集结闽江河畔赛龙舟,台阶层上,巨樟冠荫下,密密麻麻人头涌涌,喝彩声鞭炮声,喧嚣尘上。壮汉劳力因撑船、梢排和伐木较多,你争我赶竞赛激烈,扒龙船水平名满南平;七月初七,古镇传统民俗文化又一盛会,迎福庆堂连公赛活蛇,炒蚕豆、制碱粿等……

  古镇酒家较少,红白事都在主家办,宗族邻里当帮手。流水席上的燕丸、豆腐、醉排骨、芋泥、糍粑、炒糕、发菜丸、酸辣目鱼,酸菜牛筋等特色菜独具风味;特色小吃有扁肉、蛎饼、光饼,水润,马蹄酥油炸桧、鼎边糊、捞捞面、清汤面、潘懵冻(霹荔果制成的果冻)、明头、碱粿、礼饼等。若有远方亲朋上门作客时,除了吃红糖水煮蛋,主人会去泡扁肉或清汤面作为点心招待。沙县小吃名满天下,其实樟湖坂小吃要略胜沙县。樟湖坂扁肉、清汤面,除骨头汤长时间温火熬制,有种配料非常独特。樟湖坂有种纯天然调味品名“虾油”,用小鱼小虾经百日暴晒提炼而成,无任何添加剂味道鲜美,民众家常必备的调味品。土特产有齐菜,毛笋,盖菜,芋子,药薯,腐竹等;秋天是收获冰糖蔗季节,冰糖蔗比菓蔗更硬,但糖分极高,在各村街晒谷场建起临时糖棚,用机器把糖蔗榨出汁来,经过大锅烧煮后倒入竹箩上冷却凝固,制成板糖或糖铁。樟湖坂板糖驰名闽北。

  那儿时模糊记忆中,斑驳的黛瓦土墙,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蜿蜒小径,延伸在交错的阡陌,喧嚣尘上的十字街,湖边三人难抱的参天古樟……比乌镇丽江更美的樟湖坂,已湮没水底,只剩下片段残缺的回忆,轻叹一声!
我喜欢浪潮般的故事
发表于∶2019/4/13 17:49:12
1人关注
[离线] [] [文集]
V会员(身份证认证)
发贴 356 贴(高级E友)
[2楼]
千年古镇已湮没水底,遥远童年剩下残缺梦幻。那一抹美丽,那一缕乡愁,成心底哀殇。如诗如画的樟湖坂再也不能呼唤黎明。成了现在什么都不是的樟湖,成了现在什么都不是的囹圄,成了现在什么都不是的废墟,成了现在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不是什么的什么。低叹而底潭,悲戚而悲泣。
我喜欢浪潮般的故事
发表于∶2019/4/13 17:54:00
e大地  
0人关注
[离线] [] [文集]
普通会员(手机认证)
发贴 352 贴(高级E友)
[3楼]
你倒是配些图啊,图文并茂不是更生动!
发表于∶2019/5/13 8:20:27
直接回复楼主
回贴正文∶
添加图片∶
上传电脑中的图片。添加后可用鼠标拖至内容中合适位置
签名选择∶
  •   
在线咨询
微信公众号